【资料图】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规模战争,一年后,全世界都将陷入“炮弹荒”,就连超级大国也不例外。直接参战的两方自然不用多说。现在每天能发射的炮弹都得数一数了。即使是优势明显的主动攻击者,每天可发射的大口径炮弹数量也从鼎盛时期的每天6万发大幅减少到每天不超过3万发;并且存在进一步“限价”的可能。更糟糕的是被动防守者。在西方援助的400万发大口径炮弹基本打完之后,每天能发射的中大口径炮弹数量也只能限制在1万发以下。这直接影响到前线的战斗力和士气。这也是为什么外界很难直接了解到最近的前线战局比几个月前明显强弱的重要原因。目前无论是超级大国还是其他中小国家都是某个协议的成员,都很难拿出几万到几百万发;
155高端弹药直接“加固”;因为他们的现役库存已经耗尽70%到80%。要是再答应,连地主一家都真的没饭吃了。万一战争范围扩大,那可不是闹着玩的。现在库存见底了,难道不能让军火库开足马力,加班加点连夜造炮弹吗?再说了,贝壳也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其实,这种认知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今天的155式炮弹不仅是真正的高科技产品;它们也是特殊而复杂的高科技产品。哪怕是雄伟的超级势力,也只有一家工厂还在生产,月产量也不过一万多发而已。即使生产规模继续扩大,至少两年内年产量也难以达到20万发。这也是受援国无论多么迫切地要求都无法增加供应的根本原因。现在在某个协议的范围之外,就算出现新的上千发155炮弹的补给源,也绝对会被当成救命稻草!
超级大国都是如此,那么其他所谓的传统西方工业国家,无论大小,自然也大同小异。今天的155号核弹对整弹的外形、轴线和重心要求极高。如果稍有偏差,就会不准确。因此,机械加工过程必须由操作高端机床的高级技术人员来完成。这样一款产品的单价已经超过了10000元,这甚至比可以简单地用玻璃钢制造大部分弹体的低端反坦克导弹的单价还要高。至此,我们只谈了制造高端弹壳的弹壳。不要忘记建造所有的炮弹炸弹和导弹。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那是炸药。说起炸药,自然有低端、中端、高端乃至极高端之分。硝酸铵可以算是最低端的炸药。TNTRDX等可以算是大家熟知的中端军用炸药。目前还在实验室研制中的全氮阴离子盐炸药,可以称得上是极其高端了。很多人认为普通的炮弹只是装了TNT。
其实在上个世纪的大规模战争中,确实可以使用大量的TNT甚至低品位的苦味酸来装填一个巨大的炮弹和炸弹的数量。但此类炮弹的保修期不会超过20年;由于对壳金属的强烈腐蚀,苦味酸壳甚至更短。期间还出现了炸药硬化变质等一系列问题,以及因装填底部缝隙导致膛室突然爆炸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中,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毕竟战争频繁,炮弹炸弹随时生产,随时大量消耗,保质期短问题不大。就算有被炸的风险,比例也不是很高,可以忍受。但冷战后,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战争有所减少。在今天的战斗中,类似双方长期消耗弹药的情况就更少了。因此,包括超级大国在内的许多所谓的工业国家,往往只保留少量的高端炸药生产,专门用来装载年产量非常有限的导弹和鱼雷。而普通的炮弹也不再是单纯的装TNT了。现在装填155发炮弹,
最低标准是TNT混装一半RDX。使用苦味酸和硝酸铵来装载炮弹几乎不存在。结果,在整个西方军火工业中,TNT等低端炸药的生产已经停产多年;只生产了少量的高端炸药。因为高级炸药威力大,保质期可达40年以上,一般不会爆炸。绝不是普通的TNT可以比拟的。但它忽略了一点。也就是这些高端炸药,在生产过程中有很多中间体;他们全球90%的生产都被某家公司垄断了。即使它还没有停止出口。然而,每年的出口量只有几千吨;遇到大事光咬牙确实不行。最近有人问为什么超级大国不用强激光打半空中的“布伦”号,为什么要堆叠部署F22?事实上,几乎没有人注意到:某公司已经禁止生产高能激光器必不可少的x土钕玻璃。真是越来越不说武德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