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凤之门》:叶兆言的文学创作与南京有关系
时间 : 2023-02-19 00:50:09   来源 : 科普社会

许多人问叶兆言写作的秘诀,他的答案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写,不停地写,“一个人要成为作家必须要有一百万字的门槛”。

不停止的文学写作,为叶兆言留下了《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我们的心多么顽固》《很久以来》等作品,他还因此获称“高产作家”“拼命三郎”的称号。作家陈村曾感叹:不管是谁专门研究叶兆言,读一遍他的目录就累死人了。

叶兆言写过一篇名为“写作是永远没有办法毕业的”文章,吐露心声,他说:文学创作就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写上一部长篇小说《刻骨铭心》是2017年,写得很累,很苦。最艰难的时刻,我非常沮丧地对女儿说,这可能是我最后一部长篇。


(资料图片)

然而事实很快反转,写完《刻骨铭心》,叶兆言又开始“痛苦”地写《南京传》。

去年6月,叶兆言65岁,从江苏省作家协会退休后,不到两个月时间,他又携新作《仪凤之门》回归读者的视野。

2月17日下午,叶兆言长篇小说《仪凤之门》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在江苏省作家协会工作到去年止,叶兆言只举办过一次“署名自己”的研讨会。对于这份低调,他说,“生活小心谨慎都是为了自己的作品。我热爱写作,对自己还能写这一点,真的心存感激。”

找一名作家代言南京,还得是叶兆言

《仪凤之门》是一部发生在长江岸边的故事,以仪凤门为原点发散开去,主要讲述了大革命前夜的百姓生活,将南京近现代的城市发展轨迹融汇于以杨逵等男主角为首的人生命运浮沉之中。

仪凤门是南京的北大门,也就是城市后门。出了仪凤门,是长江边,官员们北上,军队出征,都要走这个城门。如果打了胜仗,附近老百姓便会聚集在这儿,欢迎凯旋将士。

写《仪凤之门》的时候,叶兆言搬到了长江边居住,江水就从他的窗前流过。

之前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时,叶兆言曾说:“如果不是天天看见长江,如果不是身处下关,可能我不会编这样一个故事。”

这不是他第一次写南京,熟悉他的读者都知道:《陈年旧事》中,叶兆言写了与南京相关的40余位中国近现代著名人物;《南京人》《老南京:旧影秦淮》中,将老南京的历史、人物、建筑、文化的不同层面一一叙述出来;《驰向黑夜的女人》中,用两个南京女人的命运交织,叙述南京近代的时代变迁……

标签: 文学创作

相关文章

X 关闭

X 关闭